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1篇
  免费   1026篇
  国内免费   772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464篇
基础科学   255篇
  1352篇
综合类   3290篇
农作物   820篇
水产渔业   165篇
畜牧兽医   1879篇
园艺   477篇
植物保护   47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568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670篇
  2006年   863篇
  2005年   958篇
  2004年   902篇
  2003年   910篇
  2002年   802篇
  2001年   417篇
  2000年   498篇
  1999年   271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1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龄期棉花虫害的电子鼻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博  代雨婷  李超  王俊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21):194-200
棉花害虫具有隐蔽性、迁飞性和突发性特点,并且影响因素众多,棉花虫害准确地诊断是农业领域的难点问题。该研究以受到棉铃虫侵害的花铃期棉花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对不同处理的棉花挥发物进行检测。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健康棉花释放的挥发物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健康棉花与虫害棉花差异性显著。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RBFNN)对8个不同时间的4组虫害棉花处理进行分析,测试集判别总的正确率为73.4%,健康棉花对照组测试集判别正确率100%,误判样本出现在3个虫害处理之间。当不考虑时间因素建立虫害棉花统一的预测模型,RBFNN模型对健康棉花对照组的预测正确率均达到了100%,分析结果可以作为花铃期棉花是否遭受棉铃虫侵害的依据,说明电子鼻可以作为棉花虫害发生的有效监测手段,在农作物虫害监测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LibGuides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包括信息内容、信息组织、框架结构、交流互动和建设模式5个维度18个指标的信息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结合专家咨询,将评价者的主观判断和实践经验导入模型,最后建立不同权重分配的定量化LibGuides信息构建体系,为科学、合理地构建LibGuides导引平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伽玛射线辐射诱变是一种重要的诱变技术,广泛应用于水稻育种。嘉粳18正是基于选育优质粳稻的目标,以本身具有较好的米质的长粒粳品种嘉禾218作亲本进行诱变辐射,确定目标性状后,经多代定向选择而获得,经田间鉴定证实嘉粳18有较亲本嘉禾218具有长穗颈(不包颈)的显著特征,在保持原品种的丰产、优质基础上,耐老化特性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采用RT-PCR法从经LPS诱导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克隆了人白细胞介素-4(human interleu kjn-4,hIL-4)基因。为高效表达hIL-4,促进其临床应用,将hIL-4插入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acPAK8中,构建重组载体pBacPAK-hIL-4,并与线性化病毒Bm-BacPAK6 DNA共转染家蚕BmN细胞,获得重组病毒BacPAK-hIL-4。将重组病毒感染家蚕5龄幼虫和蚕蛹(1×10~5PFU/头),表达产物以ELISA、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用活化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测定表达产物体外生物活性。ELISA法结果表明hIL-4在感染病毒后96h的蚕血淋巴和120h的蚕蛹中表达量最高,分别达到2.3μg/mL蚕血淋巴和10.2μg/mL体液;SDS-PAGE、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分子量约20kD;表达产物对活化的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蓖麻蚕滞育与过氧化氢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蓖麻蚕滞育的机理,研究了蓖麻蚕蛹H2O2代谢的变化,并比较了在5℃冷藏滞育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常温环境蓖麻蚕蛹期的H2O2含量呈减少趋势,第3~5天急速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第5天出现活性峰,故蛹期第3~5天是蓖麻蚕生理变化的一个敏感时期。第3天开始蛹滞育条件5℃冷藏,雄蛹在30 d前后、雌蛹在80 d左右H2O2含量出现快速改变;SOD和CAT活性一直呈下降趋势,但自30 d开始CAT活性出现快速下降过程,5℃冷藏30 d是蓖麻蚕蛹H2O2代谢的临界期生理时间,这与蚕蛹的30 d冷藏阈值时间吻合。  相似文献   
6.
桑树多聚泛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蒙古桑于-3℃诱导48 h后,提取幼茎RNA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以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克隆桑树的泛素基因(mUb)。研究结果表明:克隆片段序列为泛素基因的阅读框架,其中有2个起始密码子(ATG)和1个终止密码子(TAA),长度为459个碱基;序列与菠萝、三叶胶树、烟草等物种的泛素基因相比较,有84%以上的同源性。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基因是桑树的二串泛素基因。该基因已被GenBank收录(登录号DQ104334)。  相似文献   
7.
8.
为探究土壤环境中红霉素污染的生物风险,本试验采用14C示踪技术,选取广东菜心为代表,研究红霉素结合残留的释放、转化及生物有效性,并探讨添加外源有机肥(如鸡粪、活性淤泥)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红霉素结合残留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释放,在培养45 d时下降至引入量的59.83%,其中15.00%转化为可提态残留;植物根系的吸收和扰动能促进红霉素结合残留的释放和转化(P <0.05);土壤中的红霉素结合残留能够被广东菜心根部吸收并转运至可食部分,转运系数为0.34,表明红霉素结合残留在菜心体内不易向上运输;放射性自显影图片显示,被植物吸收的14C-红霉素及其放射性衍生物主要集中在叶片和根部;外源添加有机肥(鸡粪和活性淤泥)处理,一方面可抑制结合残留的释放,增加富啡酸中红霉素结合残留的含量(P<0.05),导致土壤中红霉素污染更持久,另一方面可促进植物对土壤中红霉素残留的吸收;腐殖质分级结果显示,红霉素结合残留主要集中在富啡酸中(87.92%~97.21%),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释放。本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价红霉素的生态安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阐述浙江省芦笋产业现状,分析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进一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食源性寄生虫病在食品安全中的战略作用和地位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所有能够经口随食物(水源)感染的寄生虫病的总称,分为食物寄生性(内源性)寄生虫病与食物污染性(外源性)寄生虫病。根据食物种类可分为六大类,包括肉源性寄生虫病、植物源性寄生虫病、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鱼源性寄生虫病、螺源性寄生虫病、水源性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